品资所在蟾蜍二烯酸内酯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机制和潜在毒性机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作者: 于福来   来源: 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日期: 2019-01-25   点击:        打印  ] 我要分享

近日,我院品资所南药研究室与广东药科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国内研究单位合作,借助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阐明了蟾蜍二烯酸内酯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机制和心脏毒性机理。该工作于2019年1月14日在线发表在MDPI出版集团旗下明星杂志《Cancers》上,该杂志2017年的影响因子为5.326,其JCR分区为Q1,中科院分区为二区。品资所张影波和广东药科大学唐晓敏为论文第一作者,广东药科大学庞玉新教授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为论文通讯作者。

蟾酥-冰片组合是中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具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是其分子作用机制和潜在毒性机理尚不明确。作者以NCBI数据库中的芯片数据为基础,借助于R语言、Cystoscape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为工具,首次阐明了蟾蜍二烯酸内酯类化合物可以通过调控RNA剪切、细胞凋亡、细胞迁移、细胞外基质形成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进一步的潜在毒性机理研究发现这类化合物可通过细胞膜去极化、维甲酸受体途径诱发心脏毒性。蟾蜍二烯酸内酯类化合物抗肿瘤机制和潜在毒性机理的发现将为蟾酥-冰片药物组合在抗肿瘤药物精准研发奠定了基础。

图:基于生物学信息学的蟾蜍二烯酸内酯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和毒性分子机制分析(A:蟾蜍二烯酸内酯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调控网络;B:蟾蜍二烯酸内酯类化合物心脏毒性网络)

 

此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81374065 和 No. 81403035)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No. 1630032015039)的资助。论文链接地址:https://www.mdpi.com/2072-6694/11/1/9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