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团队主要围绕国家木薯产业发展需求,实现木薯能源化、食用化、特用化、效率化和国际化,重点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综合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开展营养调控、高效栽培、采后处理、食品加工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建有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薯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木薯种质资源圃、农业部木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尼木薯中心和中巴联合蛋白质组学实验室5个省部级平台。深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构建世界热区一流的木薯研究平台;2012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科研创新团队。现有成员30名,其中,研究员6名(包括3名特聘研究员),副研6名,助研12名,初级6名。具有博士生导师1名,博士学位人员7名,硕士生11名;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名,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名,岗位科学家3名,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名。
团队带头人:
李开绵,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海南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重点专家,入选2014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现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
成员情况:
团队骨干陈松笔2012年获得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称号。团队骨干叶剑秋2010年获得第十六届“海南省五四青年奖章”称号,2011年被热科院评为“科技救灾先进个人”,获得2008-2011年省直机关“十大模范党支部书记”称号。团队骨干黄洁2003年获全国农业科技活动年先进个人,2010年获得海南省有特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2010年先后获得海南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海南省科技活动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团队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52名,博士8名,博士后2名。团队成员先后为11期国际培训班授课,培养外国学员261名。
主要工作及成果:
2013年以来,团队滚动及获批项目共30余项,包括973项目1项,863项目1项,总经费达1000余万元。获审定木薯新品种2个,发表科技论文34篇,发表SCI论文4篇,专著4本,专利10项,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1项,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1项。
长期致力于木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在海南(儋州、白沙、琼中和屯昌等地)和广西(合浦、桂平等地)建立食品用木薯变性淀粉专用木薯良种种植基地建设5100亩,推广华南5号、华南8号、华南9号、华南10号、华南11号、华南12号和华南13号等新品种;通过技术辐射向国内和国外(如柬埔寨等国)扩大良种试验示范面积共15.30万亩,其中广西3.20亩,海南1.10亩,广东和云南各0.5万亩,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10万亩。
组建实验室2个(中巴热带作物种质资源蛋白质组学联合实验室和农业部木薯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重点实验室),引进新木薯种质45份,与巴西国家农牧研究院合作培育出耐采后腐烂木薯品系1个,首次建立木薯非胚性单细胞悬浮系,首次揭示在有色体中与木薯块根蛋白质含量偶联的5个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