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该团队紧紧围绕世界热带牧草研究新领域与国家及地方需求,开展热带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新品种选育及栽培利用技术研究,注重国际合作,不断引进相关的种质资源、技术与智力,不断增强团队的研发实力,在世界热带牧草研究领域长期保持研究上的领先地位。2012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科研创新团队,2015年获得农业部“中华农业优秀创新团队奖”。现有成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6人,初级1人,技工1人,成员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6人,博导1名,硕导3名。
团队带头人:
刘国道,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海南省杰出人才、FAO热带农业平台全球工作组成员、中国援非“名片”——“中国-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建设负责人。国家外专局“回国后作出突出贡献的回国人员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海南省国际合作贡献奖”、“海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入选我国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现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成员情况:
团队骨干白昌军研究员2006年获第十二届“海南省五四青年奖章”、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和第六届“海南省青年科技奖”;黄春琼2013年入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青年拔尖人才”。团队累计完成培养博士生6名、硕士研究生52名。团队成员先后为11期国际培训班授课,培养外国学员261名。
主要工作及成果:
至今已收集热带牧草种质资源9100余份,发表论文372篇,发现并公开发表植物新种2个,育成并通过国家审定牧草新品种25个,首次探明了柱花草耐低磷和铝毒的机理(New Phytologist,2014)。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出台农业行业标准3项,出版专著9部、大型科普读物2套。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级证书)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7项、农业部中华农业优秀创新团队奖1项、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1项、农业部中华农业优秀创新团队奖1项、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普奖1项。建立了“农业部热带牧草种质资源圃”、“国家牧草保存中期库”、“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海南省热带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建了完整的资源与育种技术平台。
针对我国南方农区畜牧业多以农户为单元等特点,利用“农民参与式”方法构建牧草推广体系,通过“科技下乡”累计推广新品种2380万亩,为南方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结合国家阳光培训工作积极参与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参与攀枝花等地新农村学校建设,累计培训农民3500多人。
与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CIAT)、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国际畜牧研究所(ILRI)、美国夏威夷大学等国际组织和大学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共同创办国际刊物《TropicalGrasslands - Forrajes Tropicales》等。与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老挝、菲律宾、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七国连续6年(1994-2000)共同承担由亚洲开发银行(ADB)资助的“东南亚小农户饲料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