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1日,为促进我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主办、中国热带作物学会薯类专委会/草业专委会、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热带经作专委会/热带粮食专委会/热带饲料作物与畜牧专委会/热带冬季瓜菜专委会/热带园艺专委会协办的“2018年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在海口院区创新中心大楼成功召开。会议邀请了兰州大学南志标院士等11名中外专家作了精彩报告。来自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湖南等热区从事热作种质资源研究的30多个科研单位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热作种质资源是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热作种业发展、现代热带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研讨会上,南志标院士分享了兰州大学草业科学团队及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丹麦哥本哈根尼尔斯·波尔研究所等中外优秀团队建设经验。南院士的报告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优秀人才以及优秀创新团队的标准与培养举措,他指出良好的创新环境、平等的学术交流、团队研究的顶层设计以及研究的系统性、科研人员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知行合一以及野外台站、国际合作交流等各方面对创新团队建设都是不可或缺的。南院士的报告对科研单位创新团队建设尤其对热作种质资源创新团队培养具有非常强的战略指导作用。
南志标院士作报告
来自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亚洲区的Dr. Imran Malik、江西农科院余传源研究员、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曹永生研究员、交流合作品资所陈业渊研究员和王祝年研究员、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态研究所张鹏研究员、西北农林大学程智慧教授、华南农业大学田江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徐娟教授、贵州农科院草地畜牧研究所韩勇研究员等专家分别从种质资源管理体系现状、发展方向、包括生物技术发展等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不同角度作了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热作种质资源工作体系及研究动态以及南药种质资源及产业发展、江西水稻品种资源及遗传育种、块根作物生物技术进展、豆科作物磷高效的根系建成及其调控机制、柑橘苦味物质合成等报告。这系列报告为今后热作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明晰了方向,对促进我国热作种质资源的基础工作与创新研究以及国际合作准确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陈业渊所长作报告
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亚洲区的Dr. Imran Malik作报告
据悉,我国热作种质资源已建立了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保护体系、管理体系、基础工作体系和基础技术体系,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创新利用等取得系列成绩,但还存在诸如对世界热作资源收集多样性不足和精准评价滞后而导致高价值种质缺乏、掌握前沿技术人才匮乏而限制种质深度鉴定挖掘和创新利用以及缺乏种质资源研究系统设计不足与工作碎片化和重复、种质资源研究人员评价体系细分不足、未完全建立种质资源共享和利益分享机制等系列科技和机制问题。值热科院品资所成立60年之际,热作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讨会的适时召开对我国热作种质资源下一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研讨会后,各参会代表前往儋州考察了热科院品资所科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