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以来,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发挥人才聚集、学科交叉、信息汇聚和智力叠加等优势,聚焦四个面向,围绕“粮饲供给有效补充、一带一路发挥作用”总体目标,积极服务产业一线,紧跟前沿科技,开拓全球市场,成为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9 月 1 日,《中华英才》以《强化木薯科技引领,促进木薯产业发展新格局》为题,对体系工作和团队成就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华英才》是中国期刊中最早以人物报道为重点的大型综合性新闻半月刊,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管、主办,被誉为“红墙刊物”、“领袖杂志”。创刊 30 多年来,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
据悉,此次报道主要围绕国家木薯产业体系的科技创新,从木薯科技成果惠及广大薯农、传统木薯产业插上科技翅膀和走出国门服务国家科技外交和“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近年来取得的傲人成绩。作为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的依托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科技人员,长期致力于木薯资源收集评价、品种选育、遗传改良和新品种的应用推广工作,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例如培育出的华南系列木薯新品种,在我国木薯主产区实现了大面积推广,覆盖率高达83%,并逐步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今,木薯为我国粮食和饲料安全供给实现了有效补充,在“一带一路”中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依托海南“试验田”,在“良种化”和“轻简加工”的双轮驱动下,木薯产业链在不断延长,木薯价值链在不断提升。木薯已在全国累计推广种植 1.93 亿亩,新增产值 579 亿元。以上业绩,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和其他省部级奖 30 多项。
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开绵研究员表示:目前,我们在木薯基因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的基础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未来,体系仍将围绕选育耐寒、耐贮高产品种和高抗检疫性病虫害品种,开展联合攻关,以期为木薯北移种植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多优异品种;持续聚焦木薯种植加工综合效益提升,开展木薯能源化、饲料化、粮食化和高值化加工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让木薯在“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大更强的作用。(通讯员 陆小静)
期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