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其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李大钊
2013年4月下旬,我从春寒料峭的北京辗转到品资所参加求职面试,短短两天的时间里,两院湿润的空气、充沛的雨水、墨绿的树叶和4月里高昂的热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待到3个月后签订“投名状”、正式入职我们所,再到2016年10月底的现在,倏忽之间,竟已有3年多之久。
3年多的时光相对于品资所58年的建所历史以及在每个历史时期为我们所奋斗多年甚至终身的前辈和同事付出的时间来说,犹如咿呀学语的婴儿之于顶天立地、茁壮成长的青壮年,经验和阅历都还显稚嫩。的确,自1958年我们所的前身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热带作物栽培研究所成立至今,老一辈科学家秉承“儋州立业、宝岛生根”的两院精神,带领着一代又一代的品资所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为我们所的一步步发展、壮大和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作为承前启后的80后一代新人,遥想当年的艰辛,回顾自己3年多来的工作和生活,点点滴滴,感慨万千。
初来工作时,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两院工作区和生活区的无缝衔接的特色。要知道,这对于很多每天要花数小时奔袭在拥塞的上下班路上的城市一族来说,简直不要太让人艳羡。在网络日益广谱化的今天,生活质感与地理位置偏远性之间的反比例关系已经越来越淡化,但同时,城市规模化的不断扩大导致的上下班在途时间成本的增加却更多地耗散了人们有限的精力,这无疑会对工作效率造成负面影响。两院面积虽小,却是“五脏俱全”,且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积淀,人文优势明显。在这样工作区和生活区既相互独立又浑然一体的优良环境氛围中工作生活,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开支,为真正身心愉快地工作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是我们每个科研人继往开来成就事业的根本。两院范围不大,工作之余的纯粹生活也让我爱上了跑步和打球。后来发现,我们所的锻炼氛围非常好,时不时就能偶遇到同事和领导。这期间,有两件事给我印象很深。
一是2013年10月份,李开绵书记还没有去院里任职副院长的时候,在十队的羽毛球馆打球,第一次正面照见,被他的幽默和平易近人吸引。后来2014年所里元旦晚会,我在台上表演歌曲。也许他当时看出了我的紧张,特意在台下为我打拍子。一看到此,我的信心陡增,原本紧张的心理逐渐放松,终于顺利地完成了表演。我以为工作上李副院长也是如此随和的性情,哪知在2015年的所青年学术论坛上,时任生物所所长的他被邀请回所里当任评委,在会上他毫不留情地痛斥了我们青年人工作上存在的诸多不足。说实话,当时他的严厉与之前他给我的平和幽默的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颇为震惊。
二是曾听闻陈业渊所长和蔼亲人,毫无架势,但在几次的项目申请会上,我始终觉得他非常一丝不苟,有一种不怒自威的严肃。因此,那时候,我印象里的陈所似乎总是让我有种惴惴感。直到后来我在下班后去操场跑步或带孩子遛弯的路上不时地碰到正快步走的所长,看到一身装束非常普通甚至可以说有些陈旧的他在认出我后经常主动朝我挥手微笑时,我心中的小太阳才终于一点点绽放开。再到现在因为我们所今年有包括我在内的四名同事在试验场挂职,陈所还亲临场部慰问座谈、与我们一起共同探讨此次试验场改革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和举措,真正给了我无比敦实的依靠感和凝聚感。
现在想来,无论是如李副院长还是如陈所,他们都很好地诠释了工作上不苟言笑工作外谈笑风生的真性情。他们的真性情,也是无数品资所人的写照。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他们在这58年里架构起来的依靠感和凝聚感让我们青年人找到了归属,一种踏实而温暖的家的归属。这种归属,是每年申请国家青年基金时陈松笔副所长带领大家数易初稿的群策群力,是每一次项目申请时中心领导和同事帮忙选题定题时的讨论和建议,是每一项科研成果凝练成科技论文期间在办公室和实验室的挑灯夜战,是大田里缠缠绕绕曲曲扭扭的枝蔓,是试验基地缤纷绚烂四季飘扬的花香……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可是,作为青年人,作为品资所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乘凉不如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站在“十三五”新的起点上,我们要紧密团结在王家保书记和陈业渊所长的周围,秉承“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开拓进取的精神,练就“弄潮儿在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本领,充分发挥我们品资所大家庭240多乃至更多个成员的力量,为我国热带、南亚热带乃至整个世界热带地区的战略和产业需求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雏凤声清,是以为记。
(“我与品资所”有奖征文,三等奖作品)